-
鲤痘疮病
病原体:疱疹病毒。 症状:在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严重时,形成的石蜡状增生物。 防治方法:(1)流行地区改养对该病不敏感的鱼类。(2)升高水温或适当稀养有较好的预防效果。(3)隔离病鱼,以避免疾病蔓延或将病鱼放入含氧量高的清洁水中,体表增生物会自行脱落...
-
鲢鱼鱼丸最佳配方
鲢鱼由于易饲养、成长快,成本低,一直受到鱼农的青睐。但鲢鱼由于肉薄、鱼刺多,风味不及淡水鱼,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但价格较低,属于低价优质鱼。鱼肉可以加工成许多食品,除传统的鱼片、鱼干、鱼松、鱼罐头等制品外,目前国内外发展较快的是鱼糜类制品,其中鱼丸是生产量较大的一种鱼糜制品。市场上销售的鱼丸主要以海水鱼为原料,因而本实验主要以淡水鲢鱼为主要原料,研究其最佳加工工艺和配方。 1材料与方法 1...
-
鲑鳟鱼类烂鳍病
病原主要是由屈挠杆菌引起的。 症状水温15℃以上时容易发生,发病时先是背鳍或尾鳍外缘的上皮组织增生呈灰色,随后向基部扩展,最后鳍条分散,残缺不齐,严重者影响吃食,甚至死亡。 预防在饲料中添加VA和VD(每百公斤饲料VA70万、VD5万国际单位);在饲料中混和0.1%的呋喃唑酮,连续给药4天;在饲料中加喂1%左右磷脂;1/2000硫酸铜溶液30秒;1毫克/升呋喃剂1小时...
-
鲑鳟鱼水霉病
水霉病该病是鲑鳟鱼类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 病原该病病原为藻菌纲内的水霉、绵霉、丝囊霉、腐霉等霉菌,它们都具有细长的菌丝,其菌丝的一端着生于鱼的皮肤组织里,吸取营养,另一端大部分伸出体表,形成灰白色棉纤维状绒毛。其无性生殖是由菌丝形成厚垣孢子或由动袍子囊产出游动孢子。有性生殖则由菌丝生出藏卵器、藏精器,精子与卵球结合产生卵袍子。 症状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动孢子从鱼体伤口侵入...
-
鲑鳟鱼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病原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带病毒亲鱼的卵和,由卵传播几率更大;水平传播:水源受污染等。病毒主要经鳃和消化道入侵鱼体。 症状该病往往在鱼苗及幼鱼期引起突发性批量死亡,一般感染后7天~14天发病。病鱼游动迟钝,旋转活动,有时沉底,体色变黑,腹部膨大,鳍基充血,悬挂不透明、粘液状粪便,体侧肌肉呈“V”形出血。慢性病鱼眼球往往突出。 流行及危害主要危害鲑科鱼类如虹鳟、大麻哈鱼...
-
鲍鱼海上吊养技术
鲍鱼被称作海洋生物中的软黄金,其味鲜美,细嫩可口,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鲍鱼的养殖方式有底播养殖,筏式笼养,工厂化养殖和坑道养殖等。2003年,笔者在连江岗屿海区进行鲍鱼海上吊养技术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养殖环境 养殖区域选在连江岗屿海区,其四周无任何污染源、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潮流通畅、交通便利的区域。其理化因子如下...
-
鲍鱼常见病的病因及防冶方法
随着鲍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鲍与海参混养技术的提高,鲍养殖逐渐升温,但是要搞好鲍养殖就不能不注意病害的防治。鲍发病季节集中在每年的6~8月,7月为高峰期。为有效控制鲍病害的发生发展,现将本人掌握的鲍病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脓泡病 此病多发生在夏季水温较高的季节,重点是壳长4~8cm的幼鲍和商品鲍,严重时死亡率高达50%以上。 1.1病症病位多发生在足面上,出现直径I~2mm的脓泡,有时2...
-
鲍鱼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一、亲鲍的选择与诱导产卵 人工繁育种苗所用的亲鲍应选择健康无损、体质肥壮、足部活动敏捷、雌雄性腺明显的个体,大小在5厘米以上,池水温度保持在24-30℃,pH值为8.0-8.2,比重为1.022-1.08。每天早晚要用过滤海水或沉淀海水各换水1次。要给亲鲍投喂海带、石莼等藻类。经过120-140天培养,亲鲍便可达性成熟,成熟的雌鲍生殖腺为褐绿色,雄鲍为橘。亲鲍成熟后即可产卵排精,可让其自然排放...
-
鲇鱼人工繁育技术探讨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场地与设施 试验采用原有的鲤鲫鱼及四大家鱼人工繁育的产卵池和孵化池。鱼巢以棕榈树皮经过蒸煮消毒后用竹竿或绳索串成串,悬挂于产卵池中上层,池底铺满棕榈树皮。 2.亲鱼来源与培育 亲鱼主要从大连市碧流河水库野生鱼种中收集,进行池塘集中强化培育。亲鱼培育投喂淡水杂鱼及河蚌肉。雄鱼平均体重为500克/尾,雌鱼为750克/尾。日投饵两次,晚间用灯光诱食。日投饵量2%~5%。 3...
-
鱿鱼干的加工方法
鱿鱼干是由鲜鱿鱼加工晒制而成,因口感好、体形美观大方,不易变质,耐储藏,被称为海味之珍品。加工晒制鱿鱼干是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地区一项比较传统的手工加工业,技术熟练,年加工鱿鱼干近2000吨,产品远销海内外,供不应求,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现把该项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1.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①选择晒货场。选择靠近海岸,汲取海水方便的开阔空地建晒货场。保持晒货场所卫生整洁,无污物...